年初知道政府落實西港島線時雖然很替西區的居民高興,因為交通便利了,他們的生活也得以改善,但是我馬上就為此感到不安。自從政府把灣仔的利東街夷平後,市民的集體回憶失去了注腳,盛載着我童年回憶的地方也少了一處。幼時父親帶我到灣仔看玩具時,總會經過那裏。那時覺得那些店舖和西環的差不多,都是破破舊舊的,但卻往往找到在大型連鎖玩具店找不到的玩意,之後還可以到雙喜樓吃飯。但現在有的只是一些我買不起的「豪宅」,和只會在特別場合或時節才光顧的和昌大押餐廳。將來恐怕連讀大學時走過的地方,有着上世紀香港獨特風貌和氣質的西營盤、石塘咀和堅尼地城,也只能在相片中追憶。
用地下鐵路來「開發」一個地區,一向是香港的發展模式。鐵路貫通後,附近一帶的地價、樓價和租金必定會急升,人流也會増加,相信這即將在西區發生,也是不少當地居民多年來的心願。有了鐵路後,西區的老店老街不一定會消失,居民和租戶未必會遭到迫遷,市區重建局也沒有宣布在那裏會有什麼大型的重建項目。但最近看到的兩則新聞,使我不得不擔心這些情況極有可能發生。第一則是政府重申不復建居屋,並表示不會賤賣土地;第二則是中環蘇豪區將建潮流地標。這兩則新聞看似沒有多大關係,也似乎與西區的發展無關,但我卻預見會對西區的將來有很大影響。
西環毗鄰中、上環,本應有極大的發展潛力,但一直礙於交通不便,商業活動不甚頻繁,卻因此間接地保留了很多舊街老店,雖然間中有零星的新樓盤落成,但是原有的社區和城市脈絡基本上還沒有被割裂摧毀。政府不打算為市民提供居屋,又不供應廉價土地,可是大眾卻對購置物業有着強烈的訴求,那增加住宅的辦法就很自然想到市區重建。不知是否這原因,總覺近年的大型市區重建項目特別多,先是灣仔,後是觀塘。至於西環,幸好還沒有聽到甚麼重建計劃,但發展商仍然有辦法把大型的住宅城中城和潮流地標搬到那裏。看罷第二則新聞才知道原來不少舊樓已被發展商暗中收購,他們只等待機會把土地合併,然後以天價出售。我們習以為常、以為一直都會在身邊的舊樓,竟然在不知不覺間早已開始了其生命倒數。某一天,我們可能會發覺西營盤某條街的舊樓不知何時起已經空無一人,然後不久之後就被拆毀,取而代之的很可能是平台式的大型商場或停車場,平台上是私人會所或花園,再上就是廁所沒有窗、煮食爐沒有火的新式住宅。
四環九約中的四環 — 西環、上環、中環和下環(即現今的灣仔),是香港城市發展最早的地區。上環和中環早已面目全非,灣仔最近也要讓路給現代化發展,唯獨西環仍有不少舊街老店保存得相對完好,樓房也沒有高密度得叫人窒息,在正街的頂處望下去依然可以看見美麗的維多利亞港,西營盤的「目」字形街道規劃更是香港歷史的見證。但將來這面貌會否改變?文物建築保護政策的目的是為了保存我們的歷史、我們的集體回憶。雖然西區的舊樓並不是什麼重要文物,也未必有很重要的歷史價值,但是它整體的城市風貌和結構,配合它獨特的地勢,和見證着香港滄海桑田的舊店舖、舊街道、老街坊……這一切一切,難道不值得我們保存嗎?政府曾經說會採納公眾的意見,保育時不僅考慮「點」(單幢建築物)的重要性,還會顧全「線」(街道)和「面」(區域),這樣的區域值得保存嗎?怎樣的街道和區域才值得我們保存?
希望將來回到母校,經過的街道不會變成一式一樣的購物商場和參天住宅,舊店舖會因為多了人流而得以繼續生存下去。
二零零九年十一月五日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